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主題的架構與影像對比的詮釋-楊育文理事長



主題的架構與影像對比的詮釋                  圖文/ 楊育文理事長

攝影


攝影的「攝」,意涵於用「心」思考。


攝影是透過相機「觀景窗」將兩度空間之平面景物,表現為三度空間的平面藝術。


感光度


感光度以ASAISO 值表示,例如100度底片就是ASAISO 100


感光度越低,粒子越細,質感越佳,曝光時間越長;感光度越高則反之。


鏡頭


鏡頭種類以「焦距」數區分,所謂「焦距」,就是軟片或感光元件到達鏡頭光學中心的距離。


鏡頭可區分為標準鏡頭、廣角鏡頭、超廣角鏡頭、魚眼鏡頭、中望遠鏡頭、望遠鏡頭 。


標準鏡頭:50mm55mm,接近人類視覺,拍攝景物不會扭曲變形。


焦距越短,視角和攝角越廣,畫面範圍越大,越靠近鏡頭的景物越容易誇張變形。


三度空間


三度空間--寬度、高度及深度。


寬度--橫面的範圍;高度--上下的範圍;深度--景深深度的透視感、立體感與層次感。


光線


隨不同的拍攝角度,光線主要分為順光、逆光、斜側光、頂光…等等。


光圈


光圈,就是鏡頭內重疊的金屬葉片圍成的孔徑大小,主要作用是控制進光量的多寡。


光圈值,通常使用「f數字」的方式表示;光圈的數字愈小,光圈的口徑愈大。


快門


快門,就是快門速度的簡稱,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量的時間。


快門是用「數字」表示,通常是指「幾分之一秒」。


景深


對焦點之前後通常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清晰的,這個清晰範圍,就是「景深」。


景深,就是「照片上可接受的清晰度範圍」。


光圈與曝光量


在快門固定的情況下,光圈愈大,曝光量就愈大。


光圈愈小,曝光量就愈小。


光圈與景深


光圈愈大(數字愈小),景深愈淺。


光圈愈小(數字愈大),景深愈深。


例如:瞇起眼睛表示開小光圈,看的範圍較遠也比較清楚。


景深的範圍,通常是用「深、淺」來表示。


例如:拍人像常見的「人物清楚,背景模糊」,其清楚範圍很小,就稱為「淺景深」,反之為「深景深」。


黃金交叉點


假設在畫面上畫了一個井字型,其中四個交叉點就是所謂「黃金交叉點」。


黃金交叉點是置放主題或陪襯景物的良好位置。


主題置於黃金交叉點,能平穩畫面且能讓畫面更為活潑生動。


黃金分割律


當畫面被水平線、地平線、河川、瀑布或道路、橋樑 …… 等造成分割時,盡量讓畫面呈現接近 8:5( 黃金比例 ) 2:1( 三分法則 ) 之比率。


採黃金分割之比例之畫面較活潑,且具有比例上之美感。


對角線構圖


畫面由兩個不同方向交錯的線條所組成。


能表現方向感、動感及提升主體氣勢。


線條亦可以凸顯主體。


垂直線構圖


隨著垂直線的延伸可以綜觀整個畫面,所表現的畫面亦比較簡潔。


大多用於拍攝樹木、瀑布、建築……等。


水平線構圖


具有寬闊、穩定的作用,經常用於拍攝風景。


畫面之水平線應保持平穩,若水平線產生傾斜現象,視覺將失去平衡,相對畫面也失去協調。


框景式構圖


取窗戶、拱門或其他具框形之景物為前景,表現景物立體的空間感。


應注意曝光量的控制。


若以框景內的景物為重點,則以景物為曝光標準。


若以框景本身為重點,則以框景為曝光標準。


曲線構圖


以英文字母的曲線造型,SZUC等呈現構圖方式。


具有延伸感的視覺印象。


用於人體寫真、海岸線、曲折道路…等。


L形構圖


利用畫面中L形影像的造型表現主題。


如拍攝主體為人物、動物,其前方應預留視向空間。


三角形構圖


利用畫面中三角影像的造型表現主題。


可以正三角形也可以倒三角形表現主題。


圓形構圖


利用畫面中單一個圓或者是多個圓的造型表現主題。


因給人感覺少了衝擊力,所以在主體的型態上要有吸引人的特質。


放射狀構圖


利用放射狀線條或是由中央向四周擴散之線條來呈現主題。


可在複雜的場景中利用放射效果凸顯主體。


天平式構圖


表現上下、左右的對稱效果,在構圖時要把水平線、垂直線安排在畫面的中央。


如拍倒影,水平線就要在中間才能呈現上下對稱的畫面視覺。


遠近對比


利用畫面中主體、賓體、前景、背景之間所產生的距離感,以強調主體所在的位置及重要性。


需注意景深的控制,主體不管所在位置如何,均須在景深範圍內,以免失去遠近對比的意義。


大小對比


如使用廣角鏡頭產生前大後小的透視效果與距離感。


利用鏡頭的特性,強調主體與賓體之間的形式大小。


攝影角度-仰角角度


指鏡頭位置低於被攝物體的拍攝角度。


靠近鏡頭的景物會變大,遠離鏡頭的會變小。


可表現景物的高聳、向上升騰的氣勢。


攝影角度-俯視角度


鏡頭位置高於被攝物體角度。


主要用以開闊視覺效果。


俯角角度愈大,主體與周遭景物之間愈有遼闊的空間感。


明暗對比


藉主體與賓體之間明暗對比關係,以強調視覺焦點。


在光線明暗反差較大時,加上光影的效果,可讓平淡的畫面添加可看性。


視向空間表現


當表現的主體是有生命、動感的影像,在視線或移動方向的前方應做適當空間的預留。


如拍攝主體為人物、動物時,其視線前方所留的空間大約佔整個畫面的3/1左右。


誇張前景


越靠近鏡頭,主題越大,使用越廣角之鏡頭表現越突顯。


可利用此特性營造近物和遠物的距離感。


動靜對比


利用影像中移動與固定的物體之間的關係呈現主題。


以不同的快門速度來表現畫面的動靜關係。


用高速快門凍結畫面,讓動靜效果同時存在一個畫面。


用慢速快門拍攝,主體因為移動而變得模糊,不會移動的背景保持清楚,形成動靜畫面。


色彩對比


利用不同色彩, 如互補色、相鄰色、冷暖色、飽和度…等搭配方式,表現主題。


採用不同色彩對比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


剛柔對比


利用畫面中主體本身的特質,讓畫面呈現剛中帶柔、柔中帶剛的視覺效果。


如花朵與岩石、古老建築處於現代化都市之中、美麗女郎與跑車……等。


剪影效果


逆光或斜逆光拍攝,主體將呈現剪影效果。


應選擇造形優美、有故事性之主體。


透視


利用美學上的透視法,讓視覺產生延伸效用,使畫面呈現空間感。


單調的畫面,可就地取材,跳出主景的色彩、製造多層次的景深、創造美好的透視。


藝術攝影作品


完美的藝術攝影作品,應具備透視的美感、明顯的主題、完美的構圖、鮮明的色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